特朗普的胜利,打破了美国人的数据崇拜
日期:2016-11-11浏览:8918次

这次大选特朗普从一开始就对数据驱动的竞选策略嗤之以鼻,并最终靠着“业余”的竞选策略获胜——这些都让美国人怀疑,他们过往对数据分析在选举中所起作用的看法,是否真的错了。

2012年那场美国大选告诉人们:竞选是一种科学,而非艺术。

在那之后的多次选举中,候选人的竞选开始变得越发精准化、越发重视数据分析。竞选团队就像科学家一样,提出一些假设然后验证,选民被拿来一一评级,然后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追踪锁定他们。

这样的竞选策略,其实深受2011年上映的电影《点球成金》所影响。

这部好莱坞电影讲述了一位棒球队经理如何将数据分析引入球员选秀,并依靠数据分析结果签下真正适合他们的球员,并最终取得成功。

这个逻辑也被应用到选举中:一系列新颖的数据分析方法开始帮助竞选者更好地倾听、观察他们的选民,并与选民更深度地互动。

随着竞选团队在数据和实验方法上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外界期待2016年的选举会推动这种数据驱动的精准竞选模式更进一步。

民主党方面,希拉里和桑德斯都把大量竞选资源投入到追踪选民、改进数据分析技术上——2012年奥巴马的当选证明了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并成为了今年两人竞选的模板。

人们开始争论到底两人的竞选团队,谁拥有最好的数据分析技术;争论这种高效、精准追踪选民的方法(micro-targeting),是否正变得危险。

可是最终的结局却出乎所有人意料,人们选出了特朗普。

早些年的选举,竞选策略基本上就是无穷尽的广告,但这些广告的真实效果则无法判断。后来人们开始利用选民的资料来搭建数据库,包括投票登记地、投票历史以及一些个人信息。

凭借这些数据,竞选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选民,从而更准确地展开宣传,更有效地使用资金。

当希拉里的竞选团队挨家挨户敲门“拉票”时,他们很清楚自己在敲谁的门,知道开门的人是否是潜在的支持者。

尽管单纯依靠一场专业、精准的竞选就想赢得选举是很难的,但利用数据分析做决定的策略绝对没错——出色的选举策略能够使最终的得票率提升2-5个百分点,这足以帮助你在一场咬得很紧的选战中胜出。

人们相信这就是美国政治选举的未来趋势。

但就在人们忙着讨论这种数据分析是否威力太强大的时候,另一种选择出现了:“表演艺术家”特朗普。他就像一名单口相声演员那样,在观众面前抖出各种包袱,然后观察哪一个让大家反应最强烈。

他多次表达了自己对数据的蔑视,在美联社的采访中,特朗普曾形容数据被严重高估了,与数据相比,他更重视一场场的竞选集会(rally)。

在特朗普团队中,担任数据总监的是Bard Parscale,他的公司此前只是负责帮助特朗普搭建网站,这样的任命被外界用来证明特朗普竞选团队的混乱与业余。

Parscale曾对彭博周刊表示,特朗普的数据团队并不比希拉里的差,他们拥有的选民邮箱列表比希拉里多9%,“我们拥有共和党的未来。”Parscale说。

但是,却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特朗普团队除了向这些地址发邮件外,还做了什么数据分析上的创新。

看上去这些邮箱只是特朗普大量集会的外延,特朗普知道如何拉拢支持者,但却从来不重视数据收集与分析。有参加特朗普集会的人发现,竞选团队的工作人员基本没有收集现场支持者的任何个人资料数据,这看起来十分不专业。

特朗普与希拉里的竞选策略简直是天差地别。

特朗普的资金更多地花费在购买印着自己logo的帽子上(DT君注:这也难怪中国浙江的特朗普竞选商品出货量遥遥领先于希拉里?),而非分析民调。

在社交网站上,希拉里团队认真斟酌词句,精准分析目标受众并进行宣传,但特朗普的推特账号则口无遮拦。

希拉里团队在数据支持下,找到潜在的支持者上门拉票,而特朗普的团队不仅很少实地催票,甚至还曾选出过一名12岁的少年担任上门拉票员。

特朗普看上去更像一个橄榄球队出现在了板球世界杯赛场,在不知道任何规则的情况下直接开始比赛。

但是,这些在现代选举政治中看起来很可笑的做法,笑到了最后。

特朗普的胜利,让过去10年形成的这套基于数据分析的竞选体系面临严重危机。

这次大选的意义,可能不只是选民在两个候选人之间做选择,同时也是选民对依靠数据分析驱动的现代竞选方式的一次评判。

希拉里的团队拥有顶尖的数据分析技术,整个选举由上至下都被数据武装,而特朗普则完全相反。

特朗普对数据驱动的竞选策略嗤之以鼻,最后他赢了,而过往10年美国人对数据分析在选举中的作用的看法,也许真的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