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务院“新十条”的颁布,我国疫情防控工作迈入新阶段。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建议: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转变之际居民朋友难免有一些不安,不知道怎么做到科学预防,或者当您被通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者自测核酸抗原阳性时,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这份防疫指南请收好!
01 如何区别奥密克戎新冠肺炎和流感?
奥密克戎和流感的致病力已经接近,奥密克戎是新冠病毒的新型变异毒株,具有传染性强以及潜伏期短的特点;而流感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其次奥密克戎与感冒的症状不一样,奥密克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的症状较重,咳嗽、咽痛较多,少部分病人有发烧症状,以38℃、38.5℃中度发热为主,消化道症状也比较少,以往是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较多;而普通感冒主要以鼻塞、喷嚏、流涕、发热、咳嗽、头痛等症状为主。
新冠肺炎的疫苗不能预防流感,同样,流感疫苗也不能预防新冠肺炎。
02 普通人如何预防感染?
1、有必要囤药吗?
“囤”不可取,“备”是必要的。
基础病用药:新冠感染可能导致慢性病、基础疾病的病情加重,如患有心脏疾病的老人可能出现心绞痛,血糖平时就控制不好的老人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因此,患有基础疾病的人日常一定要规律用药,控制好病情,家中要常规储备基础病用药。
药物准备:针对病毒感染大多采用对症治疗,药物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压制症状。在出现症状的初期,应尽快进行对症治疗,备药“划重点”:对症备药。
建议家中准备好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连花清瘟颗粒、宣肺败毒颗粒)、退烧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缓解鼻塞药物(如生理盐水鼻喷剂、扑尔敏)、止咳化痰药(如氨溴索)等。
注意这些药物不是治疗新冠,只是缓解症状。任何宣称可以让新冠好得更快或者可以治疗新冠的非处方药都不要相信。新冠作为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抗生素以及流感抗病毒药如奥司他韦都没有用。
物资准备:N95/KN95口罩、普通医用口罩、体温计、抗原检测盒、消毒用品(如75%酒精、消毒液、洗手液)、一次性手套、垃圾袋、带盖的垃圾桶。
可选购物品:血氧仪(指尖/脉搏血氧剂)、HEPA空气过滤器(过滤0.1~1微米的颗粒)、电子血压计。
2、如何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戴口罩。在室内外人员密集场所、乘坐电梯或公共交通工具时,在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在医疗机构就医时,均应规范佩戴口罩。口罩须及时更换。
勤洗手。在外出返家,护理照护他人,接触公共设施后,均应及时洗手或手消毒。
常通风。每日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20~30分钟;使用空调要注意通风换气和消毒清理。
少聚集。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保持环境卫生。日常居家办公要经常清洁卫生,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消毒。
养成卫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保证睡眠充足,健康饮食。
做好健康监测。根据需要适时进行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做到早发现。
主动接种疫苗。无接种禁忌、符合接种条件的居民应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慢性病患者应尽快接种、“应接尽接”。
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关注官方权威发布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主动配合疫情防控。一旦确认成为阳性感染者或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要立即远离人群,规范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配合开展流调,主动落实后续防范措施。
03 新冠病毒感染者如何科学居家治疗?
什么人适合居家治疗?
如果你是属于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者症状轻微的感染者,或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并且家庭环境又具备自我隔离的条件(有相对独立的房间居住),那么完全可以在家里进行自我隔离和健康观察。但是,如果你是属于高风险人群,则需要更为慎重。
如何判断是否属于高风险人群?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目前的新冠抗病毒药物都必须用在感染早期,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高风险人群感染后的重症风险。
低风险人群:
1.年龄小于80岁;2.无基础疾病,或者基础疾病稳定且全程接种疫苗。
高风险人群:
1.大于60岁老年人;
2.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者;
3.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
4.肥胖(体质指数≥30);
5.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
6.重度吸烟者。
如果你不属于低风险人群,又同时伴有高热等症状,那么应该前往医院进接受医生进一步的评估。
居家隔离需要做什么?
1、监测自己的症状
早晚各测一次体温:发烧是新冠的症状之一,可以吃退烧药缓解症状。
观察呼吸:正常人的呼吸频率是12-20次/分钟,如果只是有些加快不用惊慌,这本来就是轻症的症状之一。
如果发现下面的状况,需要急诊就医。可直接拔打120急救电话,或者选择合适方式前往医疗机构救治。
呼吸困难;持续的胸痛/胸闷;抽搐、意识混乱(新出现症状);无法保持清醒;皮肤、嘴唇、手指苍白/发灰/发紫;
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
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
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
2、如何让自己快点好起来?
对于轻症人群,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休息。
第二重要:多喝水。发热、腹泻这些轻症常见症状会造成脱水,因此要注意补充水分,这还能帮助缓解鼻塞、咳嗽等问题。
第三重要:好好吃饭。少盐少油,多吃水果蔬菜,食物多样,适量蛋奶肉鱼,不要饮酒抽烟。一些感染者会因为恶心难受吃不下饭。建议大家可以一次少吃点、一天多吃几餐。吃点你生病时候特别喜欢吃的东西也不错,能唤醒一下食欲。比如嗓子痛的时候,喜欢吃冰淇淋就吃吧。吃好喝好睡好,这样才能把病毒速速赶跑!保证上面的条件,我们可以再适当用一些对症处理的药物(上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了),无症状者无需药物治疗。
3、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家人?
每天定时开门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可用排气扇等进行机械通风;
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和消毒;
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摘戴口罩等,应洗手或手消毒;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
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后应当清洗和消毒;
居家治疗人员日常可能接触的物品表面及其使用的毛巾、衣物、被罩等需及时清洁消毒,感染者个人物品单独放置;
如家庭共用卫生间,居家治疗人员每次用完卫生间均应消毒;若居家治疗人员使用单独卫生间,可每天进行1次消毒;
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
被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随时消毒。
4、如何判定可以结束居家治疗?
如果居家治疗人员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自测抗原阴性并且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35(两次检测间隔大于24小时),可结束居家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04 新冠发病7日图
为避免居家隔离人员过度焦虑,正确评估病情,以下内容仅为参考,当然,症状也会因人而异。
发病第一天:症状较轻。可能感到轻微咽干咽痛、身体乏力。
发病第二天:开始出现发热症状,部分年轻人高烧至39摄氏度左右。同时咽部不适感加重。
发病第三天:症状最重的一天。高热39摄氏度以上,浑身酸疼乏力,咽痛加剧。
发病第四天:体温的高峰开始下降。很多人从这一天体温降为正常,不再发热。但仍然咽痛咽痒。一部分人开始流涕、咳嗽。
发病第五天:体温基本降到正常。但是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身体乏力仍然存在。
发病第六天:不再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加重。前期病毒导致的呼吸道黏膜破坏,人体通过流涕、咳嗽排出坏死的细胞。可能出现核酸转阴。
发病第七天:所有的症状开始明显好转。核酸很大可能转阴。
05 中医药干预
推荐方案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优势作用,指导公众科学应用中医药防治疫病,合肥经开普仁外科医院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结合我省气候、时令等特点,指定本推荐方案。
银花防感汤
生黄芪20g,防风10g,芦根15g,桔梗6g,连翘10g,生甘草3g,金银花15g。
每日1剂,早晚温服,亦可作为日常茶饮,连续口服7-14天。
适用人群:密接、次密接、一线防疫等重点人群。
藿朴无感汤
苍术10g,霍香10g,芦根15g,桔梗6g,连翘10g,石菖蒲10g,生大黄3g,清半夏10g,厚朴10g,金银花10g,茯苓15g。
每日1剂,早晚温服,亦可作为日常茶饮,连续口服7-14天。
适用人群: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本方为基础方,中医医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加减。